李子柒們盈利能力超越6成上市公司,網紅NCN如何撬動資本市場?
剛剛過去的 2019 年,對于不少上市公司來說都有些難熬,在這一年,我們見識了太多創業明星的跌落,實打實地體驗了一把什么叫生意難做。但是同樣是在這一年,卻也是網紅經濟迅速崛起的一年,李佳琦、李子柒等知名網紅受到爭相追捧,靠著強大的個人IP賺得盆滿缽滿。
去年一整年,口紅一哥李佳琦狂賺了 2 個億,火遍全球的李子柒凈收入1. 6 億元。按照 2018 年A股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數據來看,有 2307 家公司凈利潤低于李佳琦,有 2123 家公司凈利潤不及李子柒,他們個人的吸金能力就超越了A股市場上60%的上市公司。
李子柒們的背后,當然早已經不再只是個人,而是成熟的MCN機構,如今國內的頭部網紅基本都是機構化運作,許多網紅經濟公司也在借著這股網紅經濟的風潮迅速崛起。但是在當前的資本市場上,尚未有真正頭部的網紅MCN機構,最賺錢的MCN目前都還沒上市。
作為一個以人和IP為核心價值的行業,未來MCN機構將如何發掘和培養個人IP,如何發揮網紅IP的最大價值,如何利用個人IP撬動資本市場,這些都是整個行業亟需思考的問題。
1
MCN:網紅IP的終極歸宿
自從網紅這個群體開始出現,我們就見證了形形色色的網紅曇花一現,許多名噪一時的大網紅一旦發展受困,往往很快就會被大眾所遺忘。
面對個人IP的無力,經紀公司和孵化機構往往就成為了個人網紅的最大靠山,那些背后有機構、有團隊的網紅往往也能夠紅得更久,更容易實現商業變現。
如果要追溯個人IP的機構化起源,或許最早可以從古代的“門客”制度說起,幾千年前中國就一度盛行養客之風,將名滿天下的文人墨客招攬到自己門下為自己服務,可以說是最早的MCN機構。
當然,門客制度不過是個人IP機構化一個走樣的雛形,在歷史上也并不長久,個人IP真正的第一輪機構化潮流,其實還是在公司制度崛起之后。在互聯網出現和普及之前,還不存在“網紅”的概念,但是作家、明星等職業同樣具有明顯的IP化特征。
在當時的環境下,要想成為作家或明星,同樣需要依附于強大的機構和個人,必須要有人幫你出書或出道,你才有建立和發展個人IP的個可能性,出版公司和經紀公司往往掌握生殺大權,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“雪藏”和“封殺”。
所以嚴格來說,歷史上的大部分時候,個人IP都是以機構化運作為主,純粹的個體IP從來不是主流。
20 世紀末至 21 世紀初,互聯網崛起的初期,大概是是網紅發展史上僅有的個人主義時期。在互聯網的普及下,互聯網時代的普通人話語權得到了極大增強,個人IP的建立不再依賴于機構,每個人都擁有了在十五分鐘內成名的機會。
所以從 21 世紀開始,我們幾乎見證了歷史上最瘋狂的草根時期,無數草根寫手、素人女神和奇人異士紛紛走進大眾視野,其中不少以“審丑”為吸睛點的網紅至今還被人所津津樂道。
但是這一類網紅往往很容易遭遇發展瓶頸,進而一蹶不振,難以實現IP價值的最大化。
兜兜轉轉一圈之后,網紅經濟又重回了機構時代,許多老牌的網紅、作家紛紛成立工作室或依靠大公司發展,最近幾年崛起的眾多網紅也往往是借著MCN機構的扶持才得以走紅和成長。
在移動互聯網已經深入普及的今天,我們依舊能看到許多素人走紅,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,市面上真正紅得久、賺得多的網紅,要么是有團隊的,要么正在建立/尋找團隊的路上。
<